戴上眼鏡,即便隔著水泥墻,你也能感知墻背后的人體呼吸和心跳……
這不是科幻,而是我國雷達探測生命技術的最新應用場景。
據空軍軍醫大學軍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王健琪介紹:“我們設計的這款‘透視眼鏡’系統,能讓用戶透過障礙物確定人體目標的位置與動作。”
為了提高地震、塌方等地質災害中傷員的救治率,王健琪帶領研發團隊矢志攻關,先后闖過信號捕捉、目標識別、視覺感知等技術關口,破解了“用雷達探測生命特征”這一世界性難題。
由該團隊研發的多目標反恐搜救生物雷達系統。圖源:科技日報微信
如何辨別被掩埋的是人還是動物?廢墟下傷員生命狀況怎樣?探測深度能達到多少?
研發團隊對人與動物的生命特征進行數據分析,在國內首次提出雷達探測識別人與動物的算法。實戰演練再度上演。這一次,設備穿透了2米厚的磚墻,信號穩定而清晰——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雷達研制成功。
2008年,汶川地震發生后,荊西京與團隊成員呂昊奉命攜帶設備立即趕往災區搜救。經實地檢測驗證,生物雷達可穿透三層樓倒塌后的廢墟。
隨后幾年,王健琪帶領團隊繼續攻關,研發出“雷達式生命探測技術與系列裝備”。2015年1月,該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。
“我們反復設計迭代超材料,并將其打造成可光學透視的超表面,覆蓋在生物雷達外表層。”團隊成員邱天碩解釋,“當生物雷達發射電磁波經過超表面時,超表面可根據眼動信息,靈活調控電磁波的指向。”
在此基礎上,團隊又先后破解了生理微動、運動速度等感知難題,開發出信號增強、特征提取的機器學習模型……經過6年的接續努力,我國首個超表面生物雷達“透視眼鏡”系統誕生。
我國首個超表面生物雷達“透視眼鏡”系統框圖。圖源:科技日報微信
近日,團隊研究成果獲《自然·通訊》雜志刊發。“目前,我們正在努力降低整體裝備的重量。”邱天碩說,“未來,救援人員戴上‘透視眼鏡’,轉動眼球就能‘看到’廢墟下的幸存者。”
來源:中國經濟網
聲明:本網站文章來源于網絡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。如涉及文章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
摘要: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...